学会计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会计 考试 培训
查看: 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学生“心理不就业”的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5 21: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简介: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从2001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少年研但是,同时也不能忽略这样一种并社会、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关注更大学生心理不就业是目前一种客观心理不就业大学生的特点是虽然个心理不就业包括三类大学生:一是首先,大学生欠缺生存忧患意识,另外造成学生不思进取的原因是学第二,大学生“长大不成人”,缺第三,错误的职业观,收入水平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流传的“书中另外,大学生被动的等待就业岗位第四,求学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目前部分高校招生标准降低,进校第五,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薄弱首先,建立正确社会人才观的舆论其次,社会、家庭和学校应着重培同时,高校应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





  全 国高校畢业生的数量从2001年的125万到2002年的145万,从2003年的212萬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5年的338万。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年俱增,客观上大学生就业越來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于2004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上海、福建、湖南、辽宁和陕西等六省(市)20所高校发放大学生问卷4000份,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及“您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时,有43.1%的大學生认為是“就業压力大”;以下依次为:学习压力大(39.3%)、无法确定发展方向(36.5%)、经济压力大(30.1%)。由此可见,大学生主观上已经感受到严重的就业压力。
  
  但是,同時也不能忽略这樣一种并存的社会现象:在大多数同辈群体在就业上跃跃欲试的场景下,部分大学生自主选择了不就业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不就业的原因形形色色,如暂时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者希望深造等,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生个体原因。
  
  社会、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在学生毕业后立刻找到工作岗位,却忽略了有些大学生自身可能根本没有就业的心理准备和就业意向,具體而言,造成部分大學生不就业的个体原因比较突出的是大学生的心理不就业。
  
  心理不就业的概念
  
  大學生心理不就业是目前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心理不就业的大学生主要特指部分大学生由于心智能力不成熟导致不愿或不能就业的含义,排除已经有明确的目标暂时不予就业的大學生以及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如心理不就業的大学生不包括毕业后虽暂时没有就业,但是自身有明確的奋斗目標,并且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大学生。
  
  心理不就业大学生的特点是虽然个体有健康的体魄、却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没有时间概念、跟着感觉走、贪图享受或者“长立志”却没有任何實际行动。
  
  心理不就业包括三类大学生:一是主要由于性格原因,如胆怯、不愿吃苦等,毕业后赋閑在家,无所事事,一直没有走上工作岗位,很多大学生不愿就业的理由一般都是“工作没意思”、“沒心情工作”、“太累”;二是毕业后虽然暂時勉强走上工作岗位,但是从内心并不珍惜工作機会,在工作中没有全身心投入,以工作太紧张、不适应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不好和希望再学习等原因随时可能撤离工作岗位,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频繁跳槽;三是盲目報考研究生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报考研究生的目的不是出于对报考专业的热爱、深思熟虑希望深造,而是随大流、逃避就业的权宜之计。
  
  心理不就业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欠缺生存忧患意识,没有自食其力养活自己的观念和责任。这部分大学生共同的特点一般是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好,父母对于子女比較娇惯或者比较纵容,养成成年子女自立能力和意识薄弱,毕业對于他们只是一个形式而没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有人也形象地将这些学生称为“NEET族”。
  
  另外造成学生不思进取的原因是学校教育的缺陷。高考指挥棒下的学生只知道埋头學习、认真考试,不知道如何做人。如有的学生高考分数很高,入学后卻不能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更谈不到照顾他人。洪战辉带著妹妹上学的事迹感动和震撼了大学生,原因之一就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生活过于安逸、享受,没有生存的压力。
  
  第二,大學生“长大不成人”,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突出的表现就是“心理不就业族”的头脑中完全充斥着自我,考虑就业问题几乎完全是站在个人利益立场上的表态。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已經是成年人,但是他们的心理年龄远远低于生理年龄,社会化成熟度低,个体责任和社會责任淡薄。如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甚至有的大学生以经济利益为导向,贪图生活享受,不愿到贫困地区。如目前最需要毕业生的那些边遠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等中小型单位虽然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
  
  第三,错误的職业观,收入水平已错误地成为大学生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志。根据相关统计资料,2005年本科毕业生有超过七成月薪在150000元,超过2500元的不足10%,大学生中出现了“畢业漂族”、“啃老族”。另据报道,广州某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更倾向于實际经济利益,在待选的16项标准中,个人收入的被选率居首位,达82.2%。中国教育报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71.5%的学生希望能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外资企业金融机构是许多学生最理想的单位。
  
  在中國傳统文化中所流传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等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影响了部分大學生的职业观念,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错误的精英意识使的他们对职业有过高的期望值,主观上已经对职业划分出高低贵贱,没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概念,对职业的过于挑剔,使他们虽然有较高学历,总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错误的职业觀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就業渠道。
  
  另外,大学生被动的等待就业岗位,没有创新意识和魄力也是当代大学生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5年發表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提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就业不是被动地等待工作,也不是必须在现有特定的领域寻找空缺,而是主动地、全方位地寻找可能的岗位并通過施展才華使其成为自己的现实工作。
  
  第四,求学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自己没有学习计划、学习是被动的、敷衍的,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没有充分被消化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系統,对知识的理解是肤浅的,同时没有内在的学习动机,不可能有意识、系统地拓展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导致知识和社会技能欠缺。
  
  目前部分高校招生标准降低,进校后对学生的要求不严,加上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知识掌握很差,毕业时虽然能勉强过关但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普遍看重人品和能力,不少单位已经开始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这部分学生是很难在就业市场上有一席之地的。
  
  第五,大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薄弱。这样的大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在求职过程中只要受到打击就会一蹶不振,很难在摔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不能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导、乐观地寻找出路,而是变得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
  
  心理不就业的矫正对策
  
  首先,建立正确社会人才觀的舆论氛围,因为这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极大的影响。当前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明确表明劳动就是光荣的,就是对社会有益的,只有好逸惡劳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可耻的。热爱劳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人就是社会所认可的人才和栋梁,帮助大學生鄙弃那种一切钱看、贪图享受的错误观念。
  
  其次,社会、家庭和學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成人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如榜样的示范效应、讲座和大学生的社會实践活动等方法,防止他们心理年龄低龄化,增强他们的成人感,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心。
  
  同时,高校应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進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走出以个人为中心的狭隘小圈子,摒弃自私自利、享乐腐化等思想观念。正如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職业时的考虑》所指出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联系我们|会计培训网

GMT+8, 2024-4-28 14:14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